铅酸蓄电池_蓄电池生产厂家奥迪 e-tron 电池组的奥秘
时间:2019-05-25 22:45:07 阅读:3643
e-tron 支持 150 kW 级的直流快充,可以在 30 分钟内完成 0⑻0% 的充电。
进入 2019 年,奥迪 e-tron 和保时捷 Taycan 开始不断登上汽车头条,打破了特斯拉1家独大的局面。我们已聊过几次 Taycan,但1直没有详细讲讲 e-tron,今天就是 e-tron
电池组的主场。
为什么要聊电池组,1是 e-tron 采取了我们之前聊的不多的软包线路,2是到今天为止 e-tron 曝光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入的电池组性能和产能问题,都与软包线路直接相干。
150 kW 快充到底有多强?e-tron 支持 150 kW 级的直流快充,可以在 30 分钟内完成 0⑻0% 的充电。官方给出的充电曲线图是这样的。
横轴是电池组容量,纵轴是充电功率,所有竞品(Competitors)的曲线都在 e-tron 之下。那也就是说:充电时间相同,e-tron 充的电量更多;电池组规格相同,e-tron 充得更快。
同时我们能看到,在电池组充到 75% 时,e-tron 的充电功率仍然在 125 kW 以上;到达 100% 时,仍有 50 kW 左右的充电功率。
德国智能电动汽车媒体 next move 对 e-tron 做了1次 0⑴00% 的充放测试,可以看到 e-tron 起步充电功率推到了 125 kW 以上,32 分钟充到了 80%,第 47 分钟充到 100%,但充电功率仍然保持在 50 kW 的高位。
如果和竞品横向对比呢?第3方充电运营商 Fastned 基于 175 kW 级直流快充桩做了1组纯电动车充电测试。
从这张图来看 e-tron 起步就在 135 kW 以上,在电量到达 60% 以上后仍然1度飙到了 150 kW 以上,在接近 80% 附近才充电功率才开始降落;反观包括 Model 3 在内的所有竞品都在不到 50% 的时候充电功率就开始不同程度的降落。
固然,特斯拉是个例外,Model 3 充电适配和优化的重心永久是自家的超级充电网络。
下面这组数据包括了第2代和第3代超充加持下的 Model 3 充电曲线,可以看到如果是最新1代 250 kW 级的第3代超充,在 0⑸0% 前半段 Model 3 是完胜 e-tron 的,但后半段功率降落幅度快于 e-tron;但如果是第2代超充,e-tron 基本上全程领先。
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我们来提炼关键信息:·47 分钟从 0⑴00%,全行业速度最快·100% 充满时仍能到达 50 kW,全行业最快的「涓流充电」速度·0⑻0% 基本稳定在 150 kW 附近,全行业唯1
第1条和第2条其实可以合并来谈,基于电池材料的化学特性,电池充电速度会随着电量的上升而降落,所以大多数电动车 0⑻0% 和 80%⑴00% 的充电时间相当。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官网不建议长途出行使用超充充到 80% 以上。
但 e-tron 从 0⑴00% 只需要 47 分钟,到 100% 仍有 50 kW 的功率。从前面的图中能看到绝大多数电动车在 80% 时功率已接近或低于 50 kW 了。这是什么黑科技?
1个比较关键的设计是,e-tron 总容量 95 kWh 的电池组将可用容量限制在了 83.6 kWh,它的 0⑴00% 充电曲线其实不是 0⑼5 kWh,而是 0⑻4 kWh 的充电曲线。这确保了逼近 100% 时仍然有较快的充电速度。
可能有人会说,那还有什么先进的。
首先,可用容量<额定容量是全行业通行的做法,比如 Model 3 长续航版额定 80.5 kWh,可用 75 kWh;其次,简单换算1下,充到 84 kWh 大概是 95 kWh 总电量的 88%,你划到上面看看竞品,在 90% 附近还能做到 50 kW 功率的,几近没有。
所以,e-tron 电池组到底有什么黑科技?
软包线路好在哪?前面已提到,e-tron 的电池组采取了软包线路。所以在展开讨论 e-tron 电池组前,我们先来聊聊 e-tron 为什么要选软包线路。
首先,比能量高。软包电池的成组情势都是电芯+散热片叠加,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车内寸土寸金的空间。相对方形和圆柱的钢铝外壳,软包电池的铝塑膜包装结构明显重量更轻,不论是质量比能量还是体积比能量,软包电池都有很好的表现。
比犹如样是软包线路的通用雪佛兰 Blot,1样是平铺于底盘的设计,Bolt 在 2601 mm 的轴距下布置了 60 kWh 的电池组。
其次,电化学结构好,循环寿命长。从结构上来说,软包电池的内阻更小,内阻小极大地降落了电池的能耗,同时软包电池的循环次数也高于圆柱。
最后,非标准化,设计灵活。软包电池的尺规规格可以根据不同 OEM 的需求进行订制,研发量产全新的电芯型号。下面是 e-tron 的电池组布局,可以看到全部 Pack 是不规则造型,有 5 个模组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叠了两层。这是 LG 化学为奥迪订制的规格。
说了这么多,软包线路就没有弊端吗?固然有,比如非标准化的订制电芯自动化在生产上自动化率很低;稳定性和1致性较差等等。事实上软包线路的不足,在 e-tron 这台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设计来谈。
e-tron 电池组细节e-tron 基于奥迪 MLB 纵置模块化平台开发,电池组设计要求1共3个:规格、耐用性及安全性。
e-tron 采取的是来自 LG 化学的软包电芯,电池组规格 95 kWh,可用容量 83.6 kWh。全部 Pack 由 36 个模组组成,其中 5 个模组位于后排座椅下方。每个模组又由 12 片袋式软包锂电池组成,全部 Pack 1共容纳了 432 个电芯。e-tron 的电池组和电气系统工作电压为 396 V。全部 Pack 除电芯外从模组到 Pack 都是由奥迪自主设计研发的。
下面是单个 e-tron 模组的内部设计,图片来自奥迪官网,能看到电芯的排列还是非常紧凑的,结合我们前面提到的软包比能量高的特点,e-tron 的能量密度应当很有优势才对。但实际上全部电池 Pack 重量到达了 715 kg,结合 95 kWh 容量能算出能量密度为 133 Wh/kg,对比特斯拉和国内新造车的参数难言领先。
也就是说,虽然软包电芯结构和理论成组效率很高,但奥迪出于1些考虑并没有极致地推高 Pack 能量密度。下面是 Pack 结构的设计细节。
左上是电池接线盒,往下是电池组铝合金外壳的上层,外壳下是并排的 31 个模组,角落的黑色小方盒是电池管理控制单元。
右边最上层的骨架是铝合金防撞结构,往下是电池组铝合金外壳的下层,再往下是电池组外铝合金框架,往下是管路密集布局的液冷系统,液冷系统1共有 40 米长的液冷管路,注入了 22 升液冷剂。最下方是底部防护板,用于阻隔碎石和尖锐物体对电池组的冲击。
电池和所有关键参数(如充电状态、电源输出和热管理)由外部电池管理控制器(BMC)管理。BMC 位于 e-tron 右侧 A 柱的前舱内。
BMC 和电机控制器、电池模组控制器(CMC)通讯,每块控制器都监控着模组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电池接线盒(BJB)被封装在压铸铝外壳中,位于电池系统的前部。BJB 集成了高压继电器和保险丝,是车辆的电气接口。BMC,CMC 和 BJB 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单独的总线系统进行的。
整体来说,e-tron 电池组散热和安全性考量做得非常周全。e-tron 项目技术负责人 Paul Schneider 介绍说,选择软包电池而不是圆柱或方形,是由于软包更容易做好热管理。但 e-tron 的热管理,做得1点儿也不简单。
首先,e-tron 实现了 150 kW 级的 0⑻0% 基本稳定输入,这对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其次,前面我们提到,软包电池的1致性是比较差的,考虑到软包电池的单体能量远高于圆柱(1 片软包相当于 4 - 5 颗圆柱),要严格控制热失控蔓延的情况。对软包电池来说,任何轻微的形变都是1场灾害。
通过1个周到设计的热管理系统把电池组牢牢控制在安全的温度、体积区间内是非常必要的。
奥迪是怎样做的?e-tron 的模组取消了液冷管路横贯于电池之间的常规设计,所有的模组都紧凑地排布在1起,全部液冷管路通过热粘合剂固定在模组下方,模组之间再注入导热凝胶作为缓冲。当产生热量时,导热凝胶会将热量均匀地传递到液冷系统上,确保全部 Pack 的温度处于安全的状态。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设计并没有提升散热效率啊。相反所有的模组紧凑排布,不是增大了热失控蔓延的风险?
注意前面提到的铝合金防撞结构。在将冷却管路移到模组下方后,本来多出的空间并没有被模组填满,e-tron 在这里布置了夸大的铝合金框架。在产生碰撞的时候,这个铝合金框架溃缩吸能,确保形变波及的模组数量降到最低,进而降落热失控蔓延的风险。
这样的设计1箭3雕。
首先,规避了软包电池的不足。通过铝合金、导热凝胶和液冷系统将各个模组做物理独立。大幅降落了软包电池1致性低、使用后期潜伏的安全隐患。
其次,理论上提升了安全性。物理区隔开来的另外1个好处是,理论上可以降落电池组产生意外形变时热失控蔓延的概率。虽然还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但从设计角度,e-tron 的安全防护是堆得很足的。
第3,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是快充的基础。导热凝胶和密集的液冷管路将 e-tron 电池组的温度波动控制在 25 度 - 35 度的最好温度区间内,保证了 0⑻0% 充电基本稳定在 150 kW 之间。
固然,这类设计也有1些牺牲。首先,软包电池比能量高的优势不复存在,加装底部防护板后全部 Pack 到达了 715 kg,能量密度降到了 133 Wh/kg,与蔚来 ES8 70 kWh 版本的能量密度大致相当。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e-tron 曝光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入的电池组性能和产能问题,都与软包线路直接相干」,性能也就是 150 kW 快充,那么产能呢?面对超 20000 个积存订单,奥迪布鲁塞尔的 e-tron 制造工厂运营时间最近降到了 6 小时/天,每周工作日也从 5 天降落到了 4 天。
由于位于波兰的 LG 化学工厂正在同时为奔驰 EQC、捷豹 I-PACE 和奥迪 e-tron 供应电池。由于软包电池的生产自动化率较低,高端铝塑膜的工艺还不够成熟,对大批量生产的产能爬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捷豹路虎 CEO Ralf Speth 此前公然表示限制 I-PACE 销量的不在于捷豹的产能,而在于捷豹能采购到多少电池。1样的,LG 化学的电池产能不足也直接限制了 e-tron 产能的爬坡。
最后来总结1下,当我看到 e-tron 令人印象深入的快充和高达 715 kg 的电池组质量、产能爬坡出现挑战于1体时,立刻想到了特斯拉首席电机设计师 Konstantinos Laskaris 说过的1段话。
在车辆设计中,总是存在性能和制约性能的冲突。这些参数与性能、能耗、车身设计、质量和本钱有关。所有这些指标都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冲突。理想情况下,你希望它们共存,但考虑到本钱限制,需要做出1些妥协。
奥迪做好快充这个用户体验痛点,但在整备质量、能耗方面做出了牺牲。但不管怎样说,e-tron 的表现还是优于大多数传统阵营的纯电动车。有鉴于此,我们会继续关注奥迪的下1款纯电动车。
广州市天畅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生产和开发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专业厂家之1。公司总投资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生产范围为80万KVAH/年,自主设计、开发,生产从0.8AH⑶000AH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气力,各环节均实行微电脑控制,可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种规格的铅酸蓄电池。天畅电源各项性能已到达或超过IEC、JIS标准,具有容量高、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产品广泛的利用于通讯,电力操作系统,不中断电源(USP),应急电源(EPS),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动玩具等领域。公司通过了中国检验认证团体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电池产品前后通过了美国UL认证、欧盟的CE认证,和中国铁道部、电力部、信息产业部的检验,并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通讯设备入网许可证等。铅酸蓄电池供应商-天畅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范围:12V铅酸蓄电池,找铅酸蓄电池厂家,了解铅酸蓄电池价格请联系4001⑻6⑻9⑻6,业务覆盖广州、上海、深圳、宁波、天津、佛山、惠州、东莞、温州、台州等地区,欢迎来电咨询。